2021年,西門子醫療拍過這樣一支紀錄片。 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廣袤無邊的高山牧區,一輛搭載著西門子醫療5G方艙CT的醫療車行駛在崎嶇的公路上,為沿途的藏區群眾開展巡回義診。與此同時,2400公里外的成都,華西醫院的影像科專家通過5G信號,對醫療車
2021年,西門子醫療拍過這樣一支紀錄片。
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廣袤無邊的高山牧區,一輛搭載著西門子醫療5G方艙CT的醫療車行駛在崎嶇的公路上,為沿途的藏區群眾開展巡回義診。與此同時,2400公里外的成都,華西醫院的影像科專家通過5G信號,對醫療車上的醫師進行實時指導,并協助完成閱片。

這幾乎是過去三年,西門子醫療一系列戰略演進的側寫——制造耐受極端環境的影像設備,主導醫療數字化的深度轉型,彰顯深入中國基層市場的果敢決心。
同樣的縮影也出現在昨天公布的年度財報中。2021財年,西門子醫療營收總額達到180億歐元,同比大幅增長19.3%。影像、臨床治療和診斷三大業務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大中華區的營收總額為23.54億歐元,在可比基礎上較去年同比增長16%。
僅僅依靠零散瑣碎的外部信息,我們很難獲知,這些改變是如何發生在一家有著百年歷史、以嚴謹著稱的德資企業身上。
2018年,已經身處中國醫療行業20年的王皓重回故地,擔任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總裁。上任以后,他迅速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的頂層戰略,并著手進行了企業組織架構層面的調整——大批新鮮血液被補充到管理團隊,區域作戰逐漸被泛個性化服務替代,設備售賣轉入解決方案營銷,并以此衍生出數字化的業務分支。

△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總裁王皓
借由2021年財報發布,我們在上海的西門子醫療中國總部對王皓做了一次專訪。訪談的話題從過去一年的得失開始,逐步引向企業轉型和行業未來。沒有外交辭令式的話術,他主動選擇了最直接坦誠的交流方式。也是得益于此,我們才有機會窺見一家老牌的外資企業,是如何在中國實現自己的雄心和抱負。
2021財年,復蘇和逆襲
八點健聞:昨天發布的2021年度的財報,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的營收在可比基礎上實現了16%的增長,這是一個預期中的數字嗎?
王皓:是一個預期之內的成績。其實從2021財年的第一個季度開始,中國市場就有了很明顯的復蘇,后面幾個季度基本保持住了這樣的態勢。從幾個主要業務來看,影像在上半年是一個高峰,因為疫情的關系,有很多的緊急采購。而臨床治療和實驗室診斷剛好反過來,隨著今年醫院的病人數量在逐漸恢復,后幾個季度的增長會更快。我們比較高興的一點是:在今年歐洲上漲勢頭很好的情況下,中國占全球收入的比重仍然維持在13%左右,和去年持平。
八點健聞:除去數據以外,你個人覺得過去一年西門子醫療的業務有哪些亮點?
王皓: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第一是高端采購。過去一年,各大頭部醫院也引進了非常多我們的創新產品,比如說7.0T核磁共振。第二是在整體的影像設備市場,我們的表現不論從銷售額還是市占率角度都可圈可點。第三是實驗室診斷業務。這塊業務去年受疫情影響最大,因為普通檢驗病人都不去醫院了,今年整體恢復情況就非常好,甚至超出了疫情前的水平。

△西門子7.0T核磁共振
八點健聞:去年西門子醫療比較大的一個動作是完成了對瓦里安的收購,大家也很關心這次收購的推進情況,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王皓:從時間線上來說,我們正式完成并購是今年的4月15日。收購瓦里安的目的是提供更好的腫瘤診療解決方案。中國腫瘤死亡人數在全世界位列第一,所以對我們來說,全球也好,本地也好,如何拿出一套從早篩到診斷、到治療的臨床決策方案,給醫療機構提供更精準的幫助,這件事情是重要的。目前從商務上來講,西門子醫療和瓦里安的團隊是并行的,但是很多整合在后端已經發生了,并且還在不斷地推進當中。
八點健聞:瓦里安會怎么融入西門子醫療原有的業務框架,有了瓦里安以后,西門子醫療在腫瘤領域會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王皓:最直接的不同點在于我們從診斷領域,擴展到了腫瘤治療領域。一方面影像能夠提供更全面的診斷和治療信息,讓放療更加精準;另一個方面是放療之后的臨床評價,幫助醫生判斷對器官、對代謝的影響。腫瘤疾病治療,瓦里安起到了治療的部分,但是治療需要得到信息,從前期早篩、影像的信息,到臨床評價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確保治療的精準度。作為設備供應商來說,以前都是割裂的。如果我們可以將這一整套的信息整合起來,就能給醫生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
以客戶為中心,不是一句空話
八點健聞:從2018年7月你履職到今天,差不多三年多的時間。在這三年多的時間里,你做了哪些組織架構上的調整來適應國內市場的變化?
王皓:我們以前的團隊更多是按區域劃分,這也是絕大多數藥械企業的通用做法。但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們對這種組織架構模式做了比較大的調整。概括來說就是,我們以客戶為中心,把前端的銷售團隊,后端的支持體系,全部重新再組織,核心目的是能夠達到我們想要的業務指標。
具體來說,我們根據客戶需求的不同進行區分:高端客戶、二級醫院市場客戶、零級醫院市場客戶、民營集團大的旗艦醫院客戶,包括區域性民營醫院客戶。他們今天對于產品的要求、對于解決方案的要求,甚至對于合同版本的要求,包括對于發貨時間的要求,對于服務的要求,都不一樣。以前我們是用一個辦法去對付所有的客戶,現在我們全部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來組織我們的人,組織我們的資源,組織我們的流程。
八點健聞:這個調整現在做到什么程度,已經開始有回報了嗎?
王皓:這個大結構我們三年前已經有了雛形,但是每年都在不斷地進行細微調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調整迭代。從回報上看,過去五個季度的業績表現,我想已經證明了這種投入是值得的,也是正確的,而且我們還在持續增長。
數字化創新,拿證是時間問題
八點健聞:西門子醫療去年就成立了專門的數字科技公司,足見對數字化的重視。目前在這方面的積累如何,有什么最新的進展?
王皓:西門子醫療在數字影像上的全球創新能力非常強。我們有600多個AI相關專利,應該是所有醫療設備企業里最多的。同時,我們在普林斯頓有一個超級計算機,已經積累了上億幅的臨床圖像做深度學習。作為醫療設備企業,我們做數字化的核心就是盡可能搭建一套精準的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我們已有的算法和應用至少有65個,包括做胸小結節的,做冠脈的,做脊柱的,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讓這些產品完成本地化注冊,盡快引入到臨床上來。
八點健聞:你剛才說的算法和系統,和現在很多科技企業做的AI醫療產品有什么區別?或者說,作為醫療設備廠商,你們做AI的優勢在哪里?
王皓:最大的區別或者說優勢,首先是剛才所說的我們的全球創新能力,并且這些能力從硬件、軟件到AI都是西門子醫療自己的。其次是在商業化的層面。醫療AI的跑道上,唯一有商業化路徑的就是我們這些終端生產商。互聯網里面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概念叫“入口”。我們有醫療AI的入口,我們也有這些設備終端,所以商業化對我們來講只是看怎么落地,不論是主機,工作站,邊緣計算,還是云服務,對我們來說都可行,這是從技術角度的解決方法。從商務角度,我可以跟設備打包,跟售后服務打包,從SaaS到PaaS,組合方式就有很多。

八點健聞:西門子醫療在數字化上碰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王皓:所有的醫療企業做數字化,最大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醫療數據的結構化問題。就像不同醫生寫的病歷結構完全不一樣,這些數據就處理不了。在數字化病歷方面,我們和美國在實現程度、標準化程度上都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只是一個例子,要解決這些問題,光靠企業是不夠的,所以我們也在探索和政府部門或者第三方機構的合作。
八點健聞:醫療數據是高度敏感的,我們通過什么方式來保證這些數據的安全?
王皓:我們對于數據安全采取的措施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講:一是保證終端所有入口的數據都安全,從總部來講很多技術已經有了,還會繼續加強。首先要保證設備端的影像數據是安全的,不會很容易被外部入侵者拿走,防火墻、安全保護等要做到,醫療機構的這些數據,除了它自己額外的保護外,本身要安全。二是未來的鏈接要安全,遠程服務也好,我們常用的設備效率管理遠程軟件teamplay,已經拿到公安部“三級等保”認證,未來相關的連接都會拿到等同等的安全認證。未來在工作站、云端,會有很多第三方的應用和我們自己的應用,我們也要保證這些應用是安全的,這些方面都在加強。
賦能基層,做醫生培訓的“滴滴平臺”
八點健聞:你在不同場合都強調過“本地化”這個詞,并把它作為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戰略重點。能否談談你對“本地化”的具體理解?
王皓:這個詞涵蓋的意義很多。從字面意思上,你可以理解為我們會盡可能多地把研發、生產以及采購環節放到中國來。而它背后更深層的含義是,未來我們在中國的所有業務都會以中國政府的宏觀政策導向為依據。
國家“十四五”規劃里,已經對未來五年醫療機構的發展做了明確表述。一是國家醫療中心、區域性醫療中心成了重中之重;另外,100多家區域性醫療中心要覆蓋很多基層醫療機構,緊密的醫聯體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也在基層領域加大力度。一是我們的銷售和市場團隊要下沉,二是要針對基層醫院提供經濟實惠的產品和服務。三是通過搭建遠程技術平臺,讓區域中心可以支持到它下面的基層醫院。我們在上海研發與生產基地已經成立了數字化指揮中心,未來遠程的應用、科研、咨詢都可以在這個中心實現。
八點健聞:你剛才提到了下沉市場。之前我們也采訪過很多醫療圈的企業,大家都對下沉市場懷有熱情,也能沉下去,但真正做成功的很少,所以普遍有很強的挫折感,不知道你對此怎么看?
王皓:事實上醫改執行了那么多年,設備下沉的完成情況很不錯,但問題是基層的醫生能不能用、如何使用。我們這幾年在探索的解決方式就是依托5G遠程技術,把大醫院的診療能力輸送給基層。在西藏,我們的5G醫療CT方艙車穿越整個藏區,給藏民做體檢。車上配備了一臺超聲和一臺CT,車里就一個醫護人員。這臺車連接的是成都的華西醫院,由那里的醫生來指導護士給藏民做掃描。在藏區那么高海拔的地方,只有我們的設備,我們的球管能夠經得起考驗。
八點健聞:但專家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基層醫生的能力不提升,光是輸血不去造血,是不是也會有問題?
王皓:沒錯。所以我們也架構了很多平臺,比如我們有一個“西影力”學院,通過這個平臺上對基層醫生做免費的、遠程的視頻培訓。我們有一個設想,未來建立一個以遠程支持和遠程咨詢為技術構架的生態圈,讓有效的資源和需求方聯系起來。因為以往培訓都有一個問題,它總是單側的,光我們做培訓沒用,人數、資源、效率都不夠。所以想我讓有需求的醫生自己在這個生態圈里去溝通聯系,相當于我們做一個“滴滴打車”這樣的平臺。專家醫生就是司機,基層醫療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需要這樣的專業人才,它就是一個需求方,就是一個打車的人。第一步先把西門子的設備放上去,慢慢做成型了以后,我們會對所有品牌開放這個生態。
八點健聞:它會是西門子醫療將來的一個盈利點嗎?
王皓:醫療資源和人才緊缺是我們當下醫療體系中一個非常大的痛點。我們的這一設想一旦實現,肯定會錦上添花,并且推動我們主營業務的發展。但是如果問我們所做的這些解決方案會帶來多少營業額的增加,這恐怕并不是我們的重點。我相信,當我解決了客戶的痛點,客戶就會愿意跟我一起走。
毛曉瓊|撰稿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Plus」
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