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賣藥,互聯網醫療如何持續? 近日,互聯網醫療的國家監管進一步收緊。 10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這是繼2018年國辦發布《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來,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四個規范性文件。 前三個規范
不能賣藥,互聯網醫療如何持續?

近日,互聯網醫療的國家監管進一步收緊。
10月26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這是繼2018年國辦發布《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來,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四個規范性文件。
前三個規范性文件,分別確立了互聯網診療、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服務三大類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含義和內容。而這次是對互聯網診療行為發出的監管細則,標志著主管部門對互聯網醫療行為有了更清晰、明確的監管尺度。
互聯網醫療行業經歷多年發展,如今市場格局已逐步清晰,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和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是主要參與者。而所有醫療行為的核心,就是互聯網診療。
國家衛健委此次提出的細則,整體上在2018年國辦文件的框架之內,但有一些內容是根據近兩年實踐新增的規范,如禁止醫生在網上拿回扣、領提成等。
本次征求意見稿的核心內容是:互聯網診療納入當地醫療質量控制體系,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以及落實屬地化監管責任。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監管政策無疑是對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療產生利好,而對第三方平臺型互聯網醫院的業務帶來挑戰。
嚴禁統方,警惕線上回扣
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是國家衛健委發布本次征求意見稿的初衷。
《征求意見稿》提出,當患者病情出現變化、本次就診經醫師判斷為首診或存在其他不適宜互聯網診療的情況時,接診醫師應當立即終止互聯網診療活動,并引導患者到實體醫療機構就診。

互聯網醫療只能接復診,這是很早就立下的規矩。但在一些醫藥電商設立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上,首診復診混亂,受管制處方藥隨便買到的現象屢有發生。因此衛健委才會在此次征求意見時重點強調不能突破首診的“紅線”。
曾有業內專家此前向健識局表示,患者在互聯網首診過程中,很難將大部分病情交代清楚,可能直接導致漏診或誤診的情況發生。
這次《征求意見稿》還明確:就診患者的電子病歷信息,診療過程中的圖文對話、音視頻資料等應當全程留痕、可追溯,保存時間不得少于15年, 由依托的實體醫療機構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質控。
這一條并不利于平臺型互聯網醫療公司。目前互聯網醫療平臺上,醫生都以多點執業方式開展診療業務?;ヂ摼W醫院的線下實體醫院規模參差不齊,如果要統一開展一體化質控,無形中將增加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明確: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應加強藥品管理,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發生。醫生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掛鉤。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衛生健康委主任馬秀珍曾表示,警惕“藥品回扣”向線上轉移。馬秀珍在工作中發現,很多藥企已把互聯網平臺的藥品銷售納入業績考核范圍,授意醫藥代表線下“學術拜訪”,其中不乏藥品回扣現象,企圖“洗白”藥品回扣。
銀川是國家級“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馬秀珍發現的問題,正是行業最前沿的趨勢:一些平臺型互聯網醫療正在變成回扣“洗白地”,這次《征求意見稿》就是試圖堵住監管的盲區。
今后醫藥反腐風暴必然會從實體走向線上,醫藥合規營銷已成必然趨勢。業內普遍認為,隨著監管政策不斷完善,互聯網診療不再是法外之地,傳統營銷模式將被顛覆,這將對第三方平臺的業務帶來挑戰。
靠賣藥燒錢上市?合規第一
縱觀《征求意見稿》,其核心思路是公立醫院積累的“醫藥分開”的經驗,在互聯網診療上復制和推行。
賣藥是平臺型互聯網醫療企業的收入重要來源。2020年,京東健康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收入占其總收入的86.5%;阿里健康的醫藥電商業務占比超過九成;平安好醫生的康商城業務收入的占比2020年也超過了50%。
盡管各家互聯網醫療公司都在描繪公司愿景,幫助14億中國人生活的更加健康,但從銷售數字來看,看病顯然沒有賣藥更掙錢。
經歷近10年的發展,在線問診、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等互聯網診療服務還處于燒錢階段。今年4月至今,微醫、叮當健康、智云健康、思派健康相繼遞交招股說明書。過去三年以來,這四家公司均虧損都超過20億元。智云健康更是虧損達到45億元,燒錢速度不亞于任何互聯網行業。
對此,各家公司對業務虧損的口徑也保持一致:公司業務還在擴張期,需要積極拓展市場。
“醫療屬于特殊行業,首先互聯網公司應與廣大用戶建立起信任,擁有口碑才能產生變現?!狈治鋈耸恐赋?,如果按照傳統互聯網的模式,一味比拼價格,各家公司只能是死路一條。
雖然新冠疫情讓互聯網醫療暫時“火”了一把,在線用戶的使用率大幅增長。不過,由于互聯網診療并不是生活剛需,因此很多人至今都沒養成消費習慣,各大公司的診療業務也不成規模。
本次《征求意見稿》的出臺給各家互聯網醫療帶上“緊箍咒”,今后開展任何業務都應將合規排在第一位,傳統營銷模式將被摒棄。
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所副主任陳秋霖認為,互聯網醫療公司不能因現階段掙錢難,就與藥企同流合污,掙不該掙的錢。
文 | 雷公
運營 | 廿十三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互聯網醫療##醫保局嚴抓互聯網醫療#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