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至今仍未結束的新冠疫情中,疫苗成了當之無愧的主角。 在疫苗的研發方面,國內與國外的技術路線選擇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國內主要是相對傳統的滅活病毒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以科興中維、國藥中生(北京生物)和智飛生物為主;而國外則主要是mRNA疫苗,以輝
在至今仍未結束的新冠疫情中,疫苗成了當之無愧的主角。
在疫苗的研發方面,國內與國外的技術路線選擇表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國內主要是相對傳統的滅活病毒疫苗和重組蛋白疫苗,以科興中維、國藥中生(北京生物)和智飛生物為主;而國外則主要是mRNA疫苗,以輝瑞/BioNTech合作的產品和Moderna的產品為主。國內國外都有腺病毒路線的產品獲得緊急使用授權,但是銷量與其他產品相比有明顯的差距。
與國外的大賣不同,在國內曾一度處于領先位置的mRNA疫苗如今卻仍在臨床研究階段,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中,眼看著千億級市場被其他疫苗產品瓜分殆盡。
看似已經徹底失去了先機的mRNA疫苗是否還有機會在國內占據一席之地?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開始重新理順新冠疫苗市場。
半年狂銷數千億,新冠疫苗爭奪藥王寶座
在2020年上半年財報披露后,各大公司的新冠疫苗銷量掀起了一波熱度。雖然大家可能已經從各種渠道了解到了這些銷量信息,但是我們還是在這里簡要的重復一下。
>>>>國內:
科興中維:沒有具體的數據披露,但是根據中國生物的財報披露中“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整體為集團帶來合計約75.85億元的盈利”推算,科興中維2021年上半年依靠新冠疫苗盈利達500億元。如果進一步按照50%的凈利率測算,科興中維的新冠疫苗,可能僅在半年內就實現千億級營收。
智飛生物:按照智飛生物子公司智飛龍科馬的營收數據,智飛生物在新冠疫苗上的營收大概在50億以上。
康希諾生物: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0.61億元,主要來自新冠疫苗。
國藥中生(北京生物):國藥中生同樣沒有具體的信息披露,但是我們可以大概從其他數據做簡要推算。國家衛健委在2021年7月14日通報,截至13日,各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突破14億劑次。如果按照2020年底披露的采購價格200元/支的計算,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冠疫苗的市場總額可能達到2800億元,科興、智飛、康希諾三家營收合計不足市場總額的50%,國藥中生恐怕是國內出貨量和實現營收最高的企業。
>>>>國外:
輝瑞/BioNTech:根據輝瑞的財報披露,2021年上半年二者合作的新冠疫苗產品累計銷售額113億美元。
Moderna:根據Moderna的財報披露,2021年上半年其新冠疫苗共售出3.02億劑,銷售額達59.30億美元。
阿斯利康:根據阿斯利康的財報披露,2021年上半年其新冠疫苗銷售額達11.36億美元。
強生:根據強生的財報披露,2021年上半年其新冠疫苗銷售額達2.64億美元。
在國內堅定的抗疫決心下,新冠疫苗市場遠超國外市場。2021年8月28日,衛健委披露,國內的新冠疫苗接種已經超過20億劑次,總接種人數超過10億人。排除掉部分高齡老人和嬰幼兒,我們距離全民接種已經越來越近。
在國內的新冠疫苗接種推進的如火如荼時,國外的推廣也不遑多讓。2021年8月2日,美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表明,美國成年民眾至少接種一劑新冠疫苗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0%;2021年9月1日,歐盟也宣布實現為70%成年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目標。
從目前的接種形勢上看,國內和發達國家的新冠疫苗全民接種已經逐漸完成。在這種接種形勢下,尚未將產品推入市場的企業似乎進入了尷尬的境地。其中就包括了國內的mRNA疫苗企業。
mRNA疫苗在國內:一步慢,步步慢
在疫情早期,mRNA技術走向的疫苗也曾是國內新冠疫苗市場的有力競爭者。在疫情開始后,國內多家新冠疫苗企業快速響應,并開始新冠疫苗的快速研發。其中尤其斯微生物,在拿到疾控中心的新冠抗原后就立刻啟動了相關工作。
與此同時國內的醫藥企業也積極引進國外的領先產品。復星醫藥在2020年3月宣布,與BioNTech達成合作,獲得其新冠疫苗在國內的商業化權益。
在臨床階段,mRNA疫苗也進展穩定。2020年6月,艾博生物的新冠疫苗ARCoV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開展Ⅰ期臨床研究,比國內第一個進入臨床的新冠疫苗只晚了3個月的時間。
雖然在先機上沒有落后,但是到目前為止,mRNA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只有復星醫藥與BioNTech合作的產品在港澳地區獲得了使用授權,內地尚無產品獲批。
僅從技術角度上講,mRNA疫苗在快速研發方面是有明顯的優勢的,速度上的優勢尤其體現在產物的純化方面。無論是滅活病毒疫苗、重組蛋白疫苗還是腺病毒疫苗,在生產的過程中都需要經過細胞培養和純化過程,此時就必須要經歷完整的工藝研發流程,來確保最終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mRNA疫苗的生產則全部在體外進行,合成的mRNA只需要再進行相應的修飾和遞送載體包裝,就完成了全部生產過程。整個生產流程透明,可控,受外界因素影響小。而且整個研發流程復用程度很高,獲知的病毒序列直接用于mRNA的序列設計;非病毒載體的遞送方案,則根據企業以往的研發經驗進行選擇。
因此mRNA疫苗在研發速度上有突出的優勢,國外的mRNA疫苗產業也確實如此,抓住了疫情帶來的機會。而國內卻因為臨床進展的滯后,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首先,其他幾家的產品都比mRNA疫苗產品的臨床進展更快,在取得了比較好的Ⅱ期臨床研究結果后,很快就投入了市場。此時雖然國內的疫情已經被全面控制,但是考慮到長期的安全性和盡快恢復國際交流,國家還是選擇了快速推進疫苗的接種工作。因此第一波上市的疫苗產品很快就拿下了大量市場份額,也就是此前我們看到的半年數據。
而對于mRNA疫苗來說,在錯過了第一波機會之后,一方面,第一波接種的市場已經基本喪失了機會;另一方面,國家藥監局不再是首批產品獲批時無藥可用的狀態,對于產品有效性、安全性、臨床數據的穩定性等方面,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點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如此。因此我們才會看到,沃森生物與艾博生物合作的ARCoV在2021年6-7月先后在國內外開展Ⅲ期臨床研究,而不是在Ⅰ/Ⅱ期之后快速推動產品的上市工作。
如此看來,在臨床進度上落后的mRNA疫苗,似乎已經完全失去了先機,在國內外都不再具備競爭力。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mRNA新冠疫苗的三個機會
從我們的角度上看,國產mRNA疫苗至少還在三個方向上有未來的發展空間。
1、加強免疫
很多疫苗在接種后的保護作用,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降低。從目前的情況上看,新冠疫苗可能也不例外。近期無論是國內的滅活疫苗,還是國外的mRNA疫苗,都在逐步將加強針提上日程。
在人們接受了新冠病毒長期存在的事實后,新冠疫苗可能將變得如同流感疫苗一樣,需要周期性接種,從而形成一片長期、持續、穩定的市場。當戰線拉長,尚未獲批的產品便有了更多的機會。尤其mRNA疫苗的有效率有明顯的優勢,已經上市的兩款mRNA疫苗產品,Moderna和BioNTech的有效率都在95%左右,顯著高于其他技術路線。這種在有效率上的差異或將最終決定未來長期市場的格局。
2、變異毒株
新冠病毒在過去的一年中接連出現了變異,從2020年12月在英國出現的阿爾法毒株,到如今備受關注的德爾塔毒株,不斷有新的變異毒株制造著新的威脅。雖然有研究表明,滅活病毒疫苗對于德爾塔毒株的仍然有保護能力,但是綜合保護能力的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我們將要接受新冠病毒如流感病毒一般長期存在,就不得不同時接受新冠病毒如流感病毒一般持續變異。而在這種多變的病毒面前,mRNA疫苗研發高效的特點就能夠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事實上,部分mRNA疫苗企業已經開始針對變異毒株研發新產品。比如斯微生物就曾在活動上表示,已經前瞻性的布局了幾種新冠變異毒株的迭代新冠疫苗,并已經滾動提交了臨床申報資料。
因此,國產mRNA疫苗或將在變異毒株疫苗上扳回一城。
3、發展中國家市場
雖然國內和發達國家市場已經基本完成了接種,但是更廣闊的發展中國家市場還存在著很多機會。在解決了內需之后,國內的新冠疫苗企業已經開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伸出援手。這一片擁有巨大人口數量的市場,即使比上中國市場也不遑多讓,尤其是東南亞和中東市場,仍然等待著被進一步開發。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