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正在提速。 在近期,字節跳動的三筆投資浮出水面:字節跳動領投了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心情”的C輪投資,本輪投資金額共2億元,以及字節跳動旗下的小荷健康新增為美中宜和與宏達愛瑞醫療科技的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7.58%和10.71%
字節跳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正在提速。
在近期,字節跳動的三筆投資浮出水面:字節跳動領投了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心情”的C輪投資,本輪投資金額共2億元,以及字節跳動旗下的小荷健康新增為美中宜和與宏達愛瑞醫療科技的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7.58%和10.71%。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好心情,還是美中宜和與宏達愛瑞醫療科技,都具有“線下基因”。好心情擁有線下的實體心理診所;美中宜和擁有7家婦兒醫院,2家綜合門診中心及5家月子中心;宏達愛瑞醫療科技則擁有北京美中愛瑞腫瘤醫院等品牌。
而在線上,字節跳動也已在今年完成了多個大動作。1月,小荷健康在海南成立新公司,經營范圍含醫藥零售等,互聯網醫療布局加速;4月,字節跳動申請注冊“小荷早篩”商標,涉及5類醫藥;6月,小荷APP正式開始為用戶提供醫美服務。

可以看到,從對線下醫療服務機構的頻頻投資,到線上互聯網醫療的持續加碼,字節跳動的醫療布局已經越發清晰:在線下廣泛落地醫療服務機構,在線上搭建高效診療平臺,并通過打通線上線下就醫環節,從而實現生態內部的良性互動。
眾所周知,巨頭入局醫療賽道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阿里、騰訊、京東、平安、百度等巨頭都在醫療健康領域攪起了不小的動靜。
群雄逐鹿,競爭日趨激烈。從過往的經驗來看,由于每個科技巨頭的產品基因和優勢不盡相同,對于醫療健康的理解和發力方向也會有較大差別。
那么對于字節跳動來說,頻頻在醫療健康領域布局,究竟是要下一盤什么棋?目前具體走到哪一步了?后續又會如何演進?
連投三家醫療服務機構,背后邏輯是什么?
字節跳動在線下醫療健康領域頻繁出手,近期一下投了三家醫療健康企業。
從三家企業的基本面來看,成立于2016年的“好心情”是國內最大的專注于CNS(中樞神經)及精神心理健康領域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成立于2006年的美中宜和是能提供產科、婦科、兒科、輔助生殖、產后康復、產后休養、醫學美容等一站式服務的婦兒醫院;成立于2018年的宏達愛瑞是一家從事腫瘤治療業務和對癌癥患者進行腫瘤科普教育的腫瘤多學科會診平臺。可以發現,三家企業都具有線下醫療服務業務。
而在此前的投資布局中,無論是收購百科名醫網,還是收購幺零貳四科技,字節跳動都主要是瞄準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這表明,字節跳動的投資步伐正在逐步由線上醫療向重資產的醫療服務端深入。
“好心情的融資消息出來后,很多人都很驚訝字節跳動會去投看上去比較冷門的精神心理健康賽道,但其實這個領域與字節跳動的產品體系具有很強的兼容性。”一位接近字節跳動的行業人士鄭豪(化名)告訴動脈網,心理健康、醫美等領域是最能與字節跳動強大的“內容生態”(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等)進行匹配的。“對于字節跳動來說,手握巨大的流量,商業轉化效率就需要被重視起來。”
這背后的原因在于,心理健康、婦兒、醫美等與其他醫療領域不同,其能更好地在線上進行引流,例如心理健康的小測試、婦兒和醫美的社區問答等。
除此之外,字節跳動布局的邏輯還有押注細分領域的龍頭,以及創始人背景是否優質。“字節跳動仍在持續尋找合適的線下醫療服務標的,細分領域的龍頭是最被看好的。”鄭豪表示,無論是好心情,還是美中宜和、宏達愛瑞,都在各自所處的細分領域處于頭部位置。
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好心情的創始人兼CEO陳冠偉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連續創業者,曾與團隊共同創立了著名的IT門戶網站“小熊在線”和定位于診后、院后的醫患溝通平臺“醫生樹”,以及1小時購藥平臺的“藥快好”。而美中宜和和宏達愛瑞背后的創始人都是北京大學醫學院畢業的胡瀾,其曾任職于著名投資銀行摩根大通,擁有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
綜上來看,字節跳動在選擇醫療服務企業投資標的的時候,會選擇與自身業務兼容度更高,或者處在細分領域頭部位置的企業,其中,創始人的背景里要有足夠豐富的創投經歷。
“與字節跳動在教育等領域的布局不同,醫療健康板塊的動作更加保守。”在鄭豪看來,盡管字節跳動在加速布局線下醫療服務機構,但有一個明顯的特征便是出手十分謹慎。“民營醫院和診所坑比較多,醫療質量的把控十分重要。”
通過查看三家被投企業的官網可以發現,每家企業都有較為完備的專業醫療團隊。以美中宜和為例,其官網顯示,其婦科醫療團隊來自于三甲醫院和二級專科醫院,并在去年收購北京寶島婦產醫院時拿到了試管嬰兒牌照。
另外,字節跳動積極布局線下,背后也有想與線上進行鏈接,從而打通線上線下的考慮。于是可以發現,三家企業都有一些線上的“基因”。例如好心情自成立起,便開始布局大數據在互聯網診療中的應用,通過大數據,對患者進行精準科普推送、臨床隨訪、病情分析,精準臨床醫、藥服務以達到臨床管理的有效性目的。這帶來的好處是,標的企業在與字節跳動的生態進行融合時,能夠擁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小荷門診的線上頁面與線下實體)
在內部,字節跳動已經在嘗試線上線下的融合。觀察“小荷”APP可以發現,于今年年中正式營業的北京小荷門診部也在近期放在了首頁的醒目位置,其提供了“預約醫生”和“預約檢查”等功能,并擁有“口腔科”、“內科”、“中醫科”“眼科”等科室,業務主要偏向消費醫療和常規檢查。數據顯示,目前已有327條患者評價。
有了打通線上線下的嘗試,字節跳動繼續從各個細分領域龍頭出發,正加速線下的布局拓展,那線上的布局現在又是如何呢?
線上布局持續加碼,“小荷醫療”做得怎么樣了?
作為字節跳動在線上推出的獨立品牌“小荷醫療”,從去年上線到現在一直都比較低調。
具體來說,“小荷醫療”的產品形態是“小荷”APP,屬于典型的綜合類互聯網醫療產品。經過近一年的打磨與迭代,目前涵蓋了“在線購藥”、“疫苗預約”、“福利社”、“疾病自測”、“核酸檢測”、“腸癌篩查”、“快速問醫生”、“小荷醫典”、“患者案例”等多個模塊。

(左圖:2020年11月截圖;右圖:2021年9月截圖)
從界面上看,“小荷”APP與醫鹿(原“阿里健康”)、平安健康(原“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百度健康、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等互聯網醫療APP在功能上十分相似。
從運營上看,“小荷”APP目前正在迎來快速推廣階段。比如在下載量方面,根據七麥數據的監測,“小荷”APP今年2月、8月在iPhone平臺上的下載量處在高位,最高單日下載量達到5623次,而近一個月日均下載量為2852次,從上線到目前已累計有35萬次下載量。

(圖片來源:七麥數據)
以京東健康APP作為對比,七麥數據監測顯示,京東健康APP在iPhone平臺上近一個月的日均下載量為5868次,約為“小荷”APP的2.1倍。也就是說,“小荷”APP在追趕頭部互聯網醫療APP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不錯成績。
當然,考慮到京東健康等APP擁有龐大的已經裝機的存量,“小荷”APP在總量上仍差距較遠。而這,則要考驗“小荷醫療”的實際產品與服務能力。
于是回到業務方向,“小荷醫療”整體業務主要可以歸納為“患者案例”、“醫療服務”、“用戶工具”三個大的板塊,下面將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患者案例”板塊方面,字節跳動上線了“患者案例”模塊。根據介紹,“患者案例”的定位是分享病友真實治療經驗。
在“小荷”APP上梳理后發現,目前“患者案例”包含了11個大類,近300個小類的疾病圈子。其中,在顯眼處,特別標識了該模塊具有“真實患者”、“親身經歷”、“海量案例”、“三審三校”的特征。
從瀏覽的結果看,腫瘤類相關疾病的分享內容最多,觀看次數也最高。例如肺癌詞條下面已經有249篇經驗,觀看人數為26.8萬人,乳腺癌詞條下則有458篇經驗,觀看人數達到了25.1萬人。

(“患者案例”可能延展的方向 動脈網制圖)
值得注意的是,當點開相關疾病的案例后,在頁面的頂部就會出現該疾病的科普內容,且標注為“小荷醫典”提供。需要提及的是,“小荷醫典”是由去年字節跳動豪擲5億元全資收購的“百科名醫”升級而來。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小荷醫典”目前已覆蓋3.9萬病例。
從權重上來看,“患者案例”在“小荷”APP上處在一級大類上,表明了字節跳動對于該板塊業務的重視。另外,在各大應用商城搜索“小荷”時也可發現,“小荷”APP的定位是“真實的醫療經驗分享平臺。”
從這里可以看出,為了與其他互聯網醫療APP形成差異化,“小荷”APP的路徑是打造以疾病為圈層的醫患互動社區,通過經驗分享的內容增加情感粘度,并配以健康科普,從而達到吸引和留住用戶的目的。
再者,在“醫療服務”板塊包含了“在線問診”、“在線購藥”、“疫苗服務”、“醫美服務”、“癌癥篩查”、“臨床招募”六個部分。
根據互聯網醫療過往的發展經驗來看,“醫療服務”部分的業務是字節跳動能否在醫療健康領域跑通盈利模式的關鍵所在:在線問診能夠進行醫患資源的連接,并了解患者訴求,在此基礎上,平臺便可通過售賣產品、服務實現商業變現。其中,藥品是目前醫療服務場景中附加值最高的產品。

點進“在線購藥”后發現,為“小荷”APP提供藥品支持服務的是康愛多大藥房。根據該企業的官方介紹,康愛多藥房網于2010年正式獲得網上藥品經營許可,擁有腫瘤科、肝病科、心血管科等科室。
而“疫苗服務”、“癌癥篩查”、“臨床招募”這三個部分的服務更多的作用則是為用戶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以增加APP的使用頻率和提高用戶黏性。
另外,隨著后續APP端的流量增加到一定量級,這三類的服務將為字節跳動打開更多商業化空間,比如跟藥企之間合作,進行新藥數字化營銷,以及為體檢機構導流等。
最后,“用戶工具”板塊方面,“小荷”APP上線了“疾病自測”、“病情記錄”、“能不能吃”、“我的隨訪”、“經期助手”等實用小功能。
從演變的情況看,在去年“小荷”APP剛上線時,該板塊排列在首頁的醒目位置,而現在大多功能都已經較為隱蔽,放在了“我的”欄目里,表明字節跳動對于該類功能目前還未有清晰的定位。
不過,隨著未來“小荷”APP的強力推廣和用戶數的擴增,“用戶工具”板塊或許會考慮獨立出去,從而為健康管理等業務提供支持。
綜上來看,字節跳動通過“小荷”APP在醫療健康領域已經構建了較為完整與清晰的業務線,即重點發力“患者案例”來引流和留存用戶,再通過“醫療服務”實現變現,最后布局“用戶工具”,以實用的健康管理功能為后續商業化帶來更多可能。

(信息參考自“小荷”APP 動脈網制圖)
后入場的字節跳動,還有機會嗎?
字節跳動可謂是近年來最炙手可熱的互聯網新貴之一,其一舉一動飽受各方關注。
這背后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它能夠持續生產出諸如今日頭條、抖音、火山小視頻、懂車帝等爆款軟件,還在于其強大的商業變現能力。
根據今年6月字節跳動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字節跳動的營業收入為2366億元,同比增長111%。業務方面進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20年年底,字節跳動的旗下產品全球月活躍用戶數為19億,覆蓋全球逾150個國家和地區,支持超過35種語言。
另據報道,字節跳動的廣告業務營收、電商業務營收、直播流水、游戲板塊流水、教育賽道營收分別為1750億元、60億元左右、450億-500億元、40億-50億元、20億-30億元。可以看出,在字節跳動所涉足的細分領域里,不少業務都實現了可觀的營收。
因此,行業內的人士都不禁關心:字節跳動能在醫療領域繼續創造如此亮眼的成績嗎?而這,或許能夠參考同是互聯網巨頭的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目前在醫療健康行業中的情況。
首先,百度健康通過“內容+服務”的雙生態布局,已覆蓋了線上問診、預約送藥、預約掛號、心理咨詢、保險等醫療健康相關服務功能。在今年7月舉辦的“2021百度健康致敬醫者盛典”上,百度健康宣布正打造精準醫患匹配引擎,將用戶和醫院、醫生進行精準匹配,從而助力公立醫院的線上化。
再者,阿里健康所代表的是醫藥電商模式。這主要是因為醫藥電商板塊的收入占據了阿里健康現金牛的地位。而在今年舉辦的未來醫療100強大會上,阿里健康披露了戰略新圖景,即逐步深入到服務端。具體來說,就是圍繞著用戶醫療健康需求的漫長鏈條,串聯起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將服務全方位滲透到用戶的整個醫療健康流程中。
最后看騰訊,其醫療服務則是在云端和內容服務上,包括騰訊云醫療解決方案、騰訊安全、騰訊醫典等產品。另外,騰訊通過投資的方式入股了“好大夫”、“丁香園”等頭部醫療垂直領域服務平臺,從而強化了自身的生態協同能力。根據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在參加行業活動時的表述,未來騰訊將以C2B為抓手,以“雙輪驅動”助力醫療健康智慧化。
從BAT三巨頭在醫療領域的業務選擇方向上來看,雖然都與目前互聯網醫療企業所嘗試的路徑相差無二,但在發力的點上都依然烙印著企業本來的基因。因此,對于字節跳動來說,其在C端市場極具優勢的推薦算法是否會在醫療健康領域帶來驚喜還是值得期待。
當然,隨著由互聯網端逐步擴展到醫療服務端,哪怕對于BATJ這樣的巨頭來說,也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醫療服務關乎人們的生命安全,其行業邏輯與其他領域存在著巨大的不同,這并不是靠資本、科技、人才的組合就能解決。
從這點看,字節跳動仍存在機會,只是還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檢驗。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