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已經成為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主要公共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的癌癥發生人數占全球的49.3%,中國的死亡人數占全球的58.3%。美
癌癥已經成為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主要公共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的癌癥發生人數占全球的49.3%,中國的死亡人數占全球的58.3%。美國癌癥協會(ACS)發布的《2020年癌癥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09年至2015年,美國所有癌癥整體5年生存率為67%,相較我國的40.5%,差距仍比較明顯。癌癥診斷、治療、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等均存在巨大的空缺等待填補。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可以幫助收集大量的醫療數據,快速計算,減少冗余工作,并給出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幫助減少各級醫院的差距,促進優良醫療診療和資源下沉和分級診療,幫助減少藥物研發大約三分之一的成本和時間。我國的醫藥信息電子化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對于醫藥的核心功能包括診斷、治療和藥物研發等要求醫學和人工智能專業門檻高,還處于初期階段。
世華醫學開發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的多基因多因子多組學技術,集中解決醫藥診斷、治療和藥物研發的智能化難題。世華醫學創始人邢傳華博士表示:“疾病的發生發展由多個基因、多個致病因子相互作用導致。但現有的測序解讀仍舊停留在單基因和數據庫信息的一對一匹配,基因檢測無法回答疾病和基因之間的關系,臨床單基因少于所有致病基因的10%,大多數和復雜疾病相關的基因還未用到臨床上。”然而想要厘清疾病與各個基因位點的關系,依靠人力遠遠不夠。因此,世華醫學通過國際領先的AI技術和顛覆性算法,整合微生物、圖像、細胞、甲基化、免疫標志物等多源信息,開發出了智能基因診斷、臨床決策和智能輔助藥物研發等產品,可實現更早、更精確、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癌癥診斷,幫助癌癥高風險人群實現精準診療,為患者找出合適的靶向藥和最佳治療方案,開辟了新一代癌癥診療和決策路徑。
多基因多因子多組學,開拓癌癥診療新局面
2001年,邢傳華前往美國留學,師從機器算法泰斗、美國工程院院士Donald Bitzer教授。“當時Craig Venter博士剛剛用他自己的基因完成第一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對于解密人類基因和疾病的神往促使我選擇了當時這個冷門專業作為博士研究方向,機器算法深度挖掘基因組學和臨床數據。”畢業于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博士和杜克大學博士后,邢博士先后擔任波士頓大學助理教授、中山大學客座教授,阿斯利康研發負責人、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www.cba-usa.org)2019-2020會長等,與多位統計機器算法最高獎COPSS Presidents’Award獲得者合作,是美國重大精準醫學和基因組學項目技術負責人之一,包括阿斯利康非小細胞肺癌PD-1/PL-L1 Imfinzi免疫藥和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和the CHARGE Sequencing等,多次擔任國內外行業會議特邀嘉賓,接受專訪,獲得的國際獎項包括IFAH 2021 the Top 100 Healthcare Visionaries Award等。
2015年,基于在癌癥AI診療領域多年的深厚積累,邢傳華博士在美國創立了XPrecision,完成了癌癥AI診療技術的前期開發及初步臨床驗證。最近,邢傳華博士回到中國,創立了世華醫學,開始癌癥AI診療技術的商業化和進一步開發。
邢傳華博士表示:“雖說我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但自己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對祖國有難以割舍的情懷。近年來中國醫療創新創業環境逐步變好,政策、資本對國際原創性技術,尤其是AI技術越發青睞,因此我非常愿意回到中國創業,推動國內AI醫療發展,為攻克癌癥,為中國及全球人類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起參與世華醫學早期創建的還有智能化和自動化國際專家王湧博士,擔任世華醫學的CTO。王湧博士是邢傳華博士的博士同學,在機器算法和大數據優化方面獲得滿分GPA的全優畢業生。王湧博士在全球頂尖商用數據軟件公司工作,專門為世界百強企業開發大數據解決方案,具有二十年商業大數據系統構架和軟件開發經驗。他的存在保證了世華醫學智能化和自動化開發的國際領先性。
崔天戈博士是世華醫學首席科學家,負責世華醫學的生物信息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早在三年前,崔天戈博士就與邢博士在智能癌癥診療話題上進行了多次交流。得知世華醫學創立,崔天戈博士毅然加入公司,推動智能癌癥診療技術的開發。崔天戈博士畢業于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生信與計算學專業,曾受聘于多家著名生物醫藥公司包括美國Regeneron(再生元制藥)、美國Vertex(頂點制藥)和美國基因編輯公司SangamoTherapeutics等,并在初創企業Cofactor Genomics參與研發了首款免疫抑制劑藥物伴隨性診斷試劑盒。在高通量測序、癌癥基因組學、病毒基因組學、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等相關生物信息學與轉化醫學領域具有多年的研發經驗,開發了多款生物信息學軟件產品。
據了解,與現有的基因檢測方案相比,世華醫學開發的癌癥AI診療解決方案打破了目前單基因和數據庫信息的一對一匹配的現狀,在算法史上首次去掉了任何有相互獨立和部分獨立的假設,保留了數據的全部依賴關系,可以同時捕捉高維基因/因子對疾病的聯合作用力,通過AI整合基因、微生物、圖像、免疫標志物、甲基化、臨床信息等多基因多因子多組學信息,最大化捕捉癌癥信號,更早更準確診斷癌癥,降低成本,為癌癥早期篩查、晚期治療、藥物研發等環節賦能。
在癌癥早篩上,世華醫學正在研發婦科腫瘤、上消化道癌和泛癌種早篩早診解決方案,利用AI驅動的多基因多因子模型檢測患者是否患癌,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晚期癌癥診療上,世華醫學開發的婦科腫瘤、上消化道癌和泛癌種診療技術,能夠為患者推薦最佳治療方案,降低復發率,提高生存率,同時發現新的癌癥靶點用于藥物研發。
驗證性實驗顯示,世華醫學的機器算法在各種復雜數據的測試中保持著穩定的高準確率,其癌癥AI診療技術準確率高于最流行的方法至少20%,并且在Ⅰ期和Ⅱ期癌癥中,公司的早篩早診模型準確率比同類產品高10%-20%,可以顯著提高我國癌癥早篩水平,將癌癥確診后的五年生存率從30%提升到70%,延長患者壽命5-10年。憑借著在癌癥AI診療行業的突出表現,成立不久,世華醫學就迅速完成核心團隊建設,開始在蘇州工業園區千米實驗室的建設,并與華越淮海醫學檢驗所、蘇州帕諾米克生物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萊普晟醫療等達成合作,在美國設立研發團隊,獲得蘇州工業園區領軍和重大項目推薦,邢博士也剛剛在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獲得國際IFAH the Top 100 Healthcare Visionaries Award。
AI在癌癥診療賽道的潛力不可估量
醫療被認為是AI最大應用領域之一。目前,AI已經在手術機器人、智能器械、影像識別等細分賽道大放異彩。AI藥物研發近來也呈快速增長趨勢,但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還是處于初級階段。智能組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方向已經開始從科研前沿走向產業和臨床,利用先進AI機器算法深度挖掘組學包括基因組學、轉錄組、蛋白組學和代謝組學等,開發診斷、治療和藥物研發等產品和應用。智能組學技術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不論從基因挖掘還是醫療智能化,市場剛需性強前景廣闊呈指數增長。據2019《醫健產業數據觀系列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下)》行業調查顯示,到2025年基因檢測市場的滲透率增長到30-40%,是目前的30多倍。“未來,能夠解決行業痛點,掌握核心技術,推動行業標準化的公司將成長為下一階段行業的領軍者!”邢博士表示。
以多基因技術為基礎推動多基因多因子多組學的系統醫學方法,世華醫學獨樹一幟,并促發新的市場增長點。邢傳華博士認為,綜合來看,世華醫學所處的癌癥AI診療賽道潛在市場容量在千億級,值得深耕。她談道:“我在AI診療領域探索了20余年,雖然我們還沒有看到攻克癌癥之路的盡頭,但AI可以最大化癌癥診療的潛力,將在解決癌癥問題上做出不可忽略的貢獻。”
近年來行業內主要的測序企業和資本方都在關注AI基因組學方向,以挖掘組學為主的國內外項目也迅速增多,今年2月份測序巨頭Illumina和紅衫資本合作在上海啟動中國智能醫療基因組學孵化器,在各大論壇和會議上AI基因組學始終是大家探討的熱點。AI將對癌癥早篩、診療及藥物研發的準確性、成本、效率持續進行優化,AI基因組學一定會是迅速火熱起來的一個賽道。
邢傳華博士作為癌癥AI診療技術的早期推動者,接下來將帶領世華醫學迅速完成婦科腫瘤早篩早診和上消化道癌早篩早診產品的臨床報備,開展LDT服務。同時,公司開發的診斷智能化和自動化AI軟件系統即將于近期上市,可實現基因檢測全流程自動化。在未來的日子里,世華醫學將與行業一起,推動癌癥AI診療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發展,解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診療問題。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