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整理/顏色 6月以來,多家藥企扎堆上市科創板 百洋醫藥 今日(6月30日),專注于健康產業投資和運營的企業集團,主要投資健康品牌、企業股權及健康產業相關物業的百洋醫藥登陸創業板。開盤當日股價報35.10元/股,漲幅359.42%,截止午間收盤大
▍來源/賽柏藍
▍整理/顏色
6月以來,多家藥企扎堆上市科創板
百洋醫藥
今日(6月30日),專注于健康產業投資和運營的企業集團,主要投資健康品牌、企業股權及健康產業相關物業的百洋醫藥登陸創業板。開盤當日股價報35.10元/股,漲幅359.42%,截止午間收盤大漲420.29%,公司總市值超20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百洋醫藥成立于2005年,主營業務為:品牌運營、批發配送、零售業務。其中,醫藥產品的品牌運營是公司的核心業務。百洋醫藥已打造運營多個重磅產品,如進口鈣領導品牌迪巧、治療化學性消化不良領導品牌泌特、成功轉型零售渠道的原研處方藥品牌哈樂等,并與羅氏制藥、安斯泰來、杰特貝林等全球知名藥企達成合作關系。
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度、2019年度,百洋醫藥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365,246.17萬元、484,866.35萬元。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公司仍實現營收收入587,932.29萬元,同比增長21.26%。同期,百洋醫藥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58億元、2.10億元。2020年,其歸母凈利潤達到2.73億元,同比大增30%。
和黃醫藥
6月30日,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和黃醫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港股上市首日漲幅擴大至110%,總市值達700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和黃醫藥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出資設立了和黃中國醫藥,2002年在上海張江正式注冊成立,以研發創新藥為主,銷售成藥為輔。
目前,和黃醫藥已成功研發并獲批上市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賽沃替尼這三款抗癌新藥。
從公開的財務數據可見,和黃醫藥2018年至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2.14億美元、2.05億美元及2.28億美元,雖然和黃醫藥已經產生營收,但還未產生盈利,這三年分別虧損0.71億美元、2.04億美元及1.16億美元,累計虧損3.91億美元。
百濟神州
6月28日,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申請信息顯示,百濟神州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上市委會議通過。
根據招股書顯示,此次百濟神州擬募集資金223.45億元,百濟神州也將有望成為首家“三地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
目前百濟神州共有 3 款自主研發藥物處于商業化階段,分別是:BTK小分子抑制劑百悅澤、抗PD-1單抗百澤安、PARP抑制劑百匯澤。
其中,百悅澤是第一個中國自主研發并獲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的抗癌新藥、第一個獲中國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上市的國產BTK抑制劑,另外兩款藥物也是相關賽道標志性的創新藥產品。
除上述三款藥物外,目前百濟神州還有8款自主研發候選藥物處于臨床在研階段、以及36款處于臨床或商業化階段的合作產品。招股書顯示,預計到2021年底,百濟神州還將有至多12款產品上市。
在2020年之前,百濟神州一直處于連年虧損的狀態,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9.82 億元、-47.47 億元、-69.15億元。不過2021年第一季度百濟神州的凈利潤扭虧,為6649.5萬美元。
陽光諾和
6月21日,陽光諾和藥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代碼為688621,發行價格26.89 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9.72倍。以收盤價計算,陽光諾和市值為96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 陽光諾和成立于2009年,是國內較早對外提供藥物研發服務的CRO公司之一,該公司主營業務涵蓋仿制藥開發、一致性評價及創新藥開發等方面的綜合研發服務,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藥學研究、臨床試驗和生物分析。
招股書顯示,陽光諾和最近3年的營業收入依次是1.35億元、2.33億元、3.47億元,年復合增速高達60%;最近3年扣非凈利潤依次是2002.07萬元、4642.34萬元、7238.86萬元,年復合增速超過50%。截至2020年底,該公司在手訂單總金額達11.32億元,相當于2020年全年營收的3.26倍,未來仍有望持續高增長。
科濟藥業
6月18日,科濟藥業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發行價格32.80港元/股,市值達到170億港幣,募資總額約4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科濟藥業成立于2014年,主要研發治療各類血液惡性腫瘤和實體腫瘤的CAR-T細胞療法。截至今年2月18日,科濟藥業已在中國、美國和加拿大獲得7個CAR-T療法的IND許可,在中國所有CAR-T公司中排名第一。
CenturyTherapeutics
6月18日,腫瘤診療初創公司Century Therapeutics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20美元。Century此次發行1055萬股,募資總額為2.11億美元。Century開盤價為19.5美元,較發行價下跌2.5%;收盤價為22.83美元,較發行價上漲14.15%;以收盤價計算,Century市值為12.52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Century是一家醫療保健平臺,于2018年由Versant成立,并于成立當年與 FCDI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研發用于癌癥治療的iPSC衍生的免疫效應T細胞療法。
科創板成為藥企的熱門選擇
2021年上半年即將過去,近期,藥企密集布局上市。此前業內就有分析認為,企業上市,除了能廣泛吸收資金,迅速擴大企業規模,還能提升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競爭力。很多知名企業,大多是通過上市融資,進行資本運作,實現規模的裂變,迅速跨入大型企業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醫藥生物上市中,科創板已經成了最熱門的選擇。從上市的藥企可以看出,基本都在布局新藥品種,隨著創新藥的比例越來越大,科創板其實更符合藥企未來的定位選擇,尤其在生物科技等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科創板更加重視和支持。
據賽柏藍了解,科創板上市從申請到審核通過一般僅需要半年左右時間,在退市、股權激勵、支持督導、經營性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方面,均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作出了差異化安排。另一方面,科創板允許未盈利的企業上市,尤其是第五套上市標準被認為專門為醫藥生物企業設立。
相比較于科創板,港股的成交量較低,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會稍弱一些,而創業板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場以外的另一個證券市場,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這也是為什么藥企紛紛選擇科創板的原因。在專家看來,作為研發驅動型行業,醫藥生物行業符合科創板定位屬性。相比于傳統藥企,未來布局創新藥企將被市場所認可,價格估值會越來越高。
可以看出,不少以研發為核心的醫藥企業,都擁有優良的在研品種,在商業發展明確的背景下,通過上市借助資本的助力,藥企發展或將迎來新的機遇。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