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已有3472家藥企被暫停掛網 文丨胡香赟 6月1日,各省市自治區陸續公布了未提交《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行為信用承諾書》而被撤網的生產或經營藥品、耗材的企業名單。 按照2020年12月25日國家醫保局“信用評價體系”的統一要求,
6月1日,各省市自治區陸續公布了未提交《醫藥企業價格和營銷行為信用承諾書》而被撤網的生產或經營藥品、耗材的企業名單。
按照2020年12月25日國家醫保局“信用評價體系”的統一要求,6月1日是最終節點。在此之前沒有能夠提交“守信承諾書”的生產企業或者代理企業,已中標或掛網的產品應當撤網。
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免死”,那就是獨家或者沒有替代品的藥物。
這個俗稱“黑名單”制度的信用評價體系是國家醫保局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因此各省市積極行動,幾乎都在6月1日當天就公布了撤網名單。
總體而言,各省撤網名單數量并不均勻,少則幾十家,多至上千家。如上海僅有37家未提交承諾書的藥品生產企業,而江西省則高達3472家。
盡管部分省份呈兩級化趨勢,但大部分省份未提交承諾書而被撤網的藥品生產企業平均在幾百家左右,如云南省共416家,陜西省共799家,廣東共708家;安徽則有987家左右。

私信發送“名單”,獲取3472家未提交信用承諾書企業完整名單
根據國家藥監局5月份發布的《藥品監督管理統計年度報告(2020年)》,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藥品生產企業7690家。按照這一數字計算,不少省份將失去接近十分之一的掛網藥企。
而且健識局統計發現,各省被撤網的不乏一些上市公司甚至知名外資藥企,如仁和、哈藥、貴州百靈、正大天晴、億騰醫藥以及諾華、默沙東、輝瑞等。
他們真的是不準備在國內銷售了嗎?
01 大批知名藥企撤網,企業不擔心?
江西省醫藥采購服務平臺公布,全省共撤網3472家藥品生產企業,其中不乏輝瑞、諾華、禮來、羅氏、GSK、默沙東、武田、勃林格殷格翰等多家跨國藥企,而恒瑞、正大天晴、再鼎等本土藥企也榜上有名。
這些藥企幾乎都是國內創新藥領域的龍頭,再鼎擁有中國首個上市的PARP抑制劑“則樂”、正大天晴和恒瑞在腫瘤治療領域的地位不言而喻,禮來、諾華、葛蘭素史克等眾多外資藥企更是國內新特藥的主要供應商。
偏偏是這些行業領軍企業,卻沒有提交信用承諾書?
信用承諾書并不復雜,各省醫藥采購部門早在今年年初就公布了承諾書的模板,主要是承諾嚴守法紀,包括承諾“不向采購藥品的醫療機構管理人員、采購人員、醫師、藥師基于回扣或其他不正當利益”,以及承諾“不虛開虛受增值稅發票”等。
從今年1月1日開始,上述這些企業都沒敢在3頁薄薄的承諾書上簽字。因為一旦承諾,此后就像給自己戴上了“緊箍咒”。
按照國家醫保局原本的規劃,到今年2月底前,各省份承諾書提交比例要達到80%以上,3月底前,提交比例藥達到95%。現在看來,只有實施情況最好的上海等幾個省級單位達到這一指標,大部分省份都不達標。
按照規定要求,不提交承諾書,接下來的處置措施就是藥品撤網,但大批企業產品撤網的壓力又是地方醫保部門所無法承受的。
這些不交承諾書的企業,等于將了醫保局一軍。
02 醫保局示弱,新政見效堪憂
敢于向醫保局“亮劍”的,有一大部分是中小企業。
這些企業此前可能已經處于“零供貨”的狀態,各省也會定期清理掛網后多年沒有采購量的企業和品種。自然在這一輪簽訂承諾書的過程中,也不會參與。
但還有一些知名企業以及外企,在各省份多次催告的前提下,拒不提交承諾書,可能是有另外的打算。
對于一些創新藥物生產企業來說,他們的產品臨床上幾乎無法替代,一旦撤網將會影響到臨床使用。另外,一大批外資藥企在集采政策之下,內部銷售體系也進行了大量調整,原本負責銷售的主體可能就不再銷售藥品了。
有分析人士指出,江西省此次上千家藥企撤網,可能是公司尚未提交信用承諾書,也存在相關公司更換營業主體,旗下藥品并不在撤網公司的范圍之列。
不管怎么說,這些企業和所涉及品種已經被多個省份暫停銷售,留出了短暫的市場空白,無論是醫保部門還是競爭對手都對此十分關注。
醫保部門其實擔心今后用藥保障的問題,盡管國家醫保局給出了各階段的“紅線”,姿態十分強硬,但各地醫保局幾乎都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多次催告。即便是到了6月1日之后,也給想“浪子回頭”的企業留足了機會。
湖北就給未提交承諾書的企業再寬限了一個月,設置了“過渡期”,過渡期內暫停在線交易,但企業可繼續提交承諾函,到7月1日還不交的,才最終注銷平臺帳號。
浙江、上海等地也是一樣,在發布撤網公告時單獨說明,6月1日之后如果想恢復產品在線交易的,可攜帶未按時提交信用承諾的情況說明、信用承諾書等材料申請辦理。
這樣的溫柔政策與醫保局殺伐決斷的形象大相徑庭,也給“信用評價制度”這項嚴格的政策能否順利落地打上了一個問號。醫藥行覺得,應該給參與招標企業強制繳納保證金,方可提高退出門檻。
· END ·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文丨胡香赟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