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柏藍 ▍作者/阿妮婭 今年9月,3年一度的基藥目錄調整或要開始,企業可以抓住這次機會,讓新增產品實現放量 1 基藥目錄,預計新增270個品種 近日,據業內消息傳聞,本次基藥預計新增270個品種,其中,化藥130個品種,中成藥140個品種。
▍來源/賽柏藍
▍作者/阿妮婭
今年9月,3年一度的基藥目錄調整或要開始,企業可以抓住這次機會,讓新增產品實現放量
1
基藥目錄,預計新增270個品種
近日,據業內消息傳聞,本次基藥預計新增270個品種,其中,化藥130個品種,中成藥140個品種。
此前,已有基藥調整最新消息傳出:基藥目錄調整相關意見稿初稿已經在小范圍審閱,9月或會完成2021版本基藥目錄調整。據悉,基本用藥目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于近期下發到地方,正在小范圍征求意見。
按照此前基藥目錄的會議內容,基藥目錄管理辦法出臺后,才會據此調整目錄,因此按照時間進度,基藥目錄管理辦法已經小范圍征求意見,基藥目錄的調整也在不久之后開始。
此外,根據會議精神,目錄調整的3年周期不變,但每年會動態小調整,2018年10月2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最新一版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按照三年的調整周期,2021年版基藥目錄的出臺,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基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討論會議紀在業內流傳,今年基藥調整重點考慮方向就此顯現:
1、傳染病方面用藥;
2、慢病以及癌癥、腫瘤轉慢病用藥;
3、常見疾病用藥;
4、以疾病為主導方向,確實患者無藥可用,需要對癥治療的,要選擇最合適的范圍;
5、主要看產品價值,臨床終點指標的改善,能夠使患者的長期生命質量提高,以能治愈為標準。
一直以來,國基品種的優勢之一就是進院,賽柏藍在一年兩度的藥交會上了解到,各家展位用醫保藥品、國家基藥、全國集采產品、過評等產品亮點來吸引代理商。總結起來,代理商們最關注兩個點:國基品種和國談品種。
某種程度上,基藥目錄的調整,則會對未來醫院的用藥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2
基藥,優先配備689政策
談到基藥目錄,不能繞過的政策就是986政策。
2019年10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7號),文件明確,要逐步實現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品種數量占比原則上分別不低于90%、80%、60%,推動各級醫療機構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導的“1+X”(“1”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X”為非基本藥物,由各地根據實際確定)用藥模式,優化和規范用藥結構。
也就是說,基藥更注重臨床常用藥的基本屬性,國家鼓勵優先采購和使用基藥。相關政策規定: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必須配備在一定基藥數量的前提下,才能考慮其他非基藥的采購使用。而基藥配備則根據醫療機構的不同級別。要求基層/二級醫院/三級醫院基藥配備占比不得低于90%/80%/60%的比例。
此前,賽柏藍發現,廣東省多地的大三甲醫院曾下發文件,因為醫院基藥配備品種占比和使用金額占比均為達標,為配合優先配備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政策,向臨床科室征集國基品種替換需求;或者直接對醫院在用目錄的非基藥品實行限量使用。
因此,曾有業內人士告訴賽柏藍:對于代理商來說,藥品最大的價值就是進院,銷售本質上也不需要創新,只要進院自然就有銷量;基本上每個醫院的藥事會都明確,開會只討論國基國談品種。
他坦言:685個國基品種,除去一些沒有費用價值的,是有一些品種真正能做出量的。
3
新增品種放量機會來了
2018年10月,國家衛健委發布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11月1日起施行。新版目錄主要是在2012年版目錄基礎上進行調整完善,包含品種數量由520種增至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
2018版基藥目錄,不僅增加了數量(擴容約30%),優化了結構,還注重臨床首選、優先使用的一線藥物。納入多種創新藥、單抗藥物、抗癌靶向藥、新機制降糖藥等,覆蓋病種擴大,藥品層次增多。
某種程度上,基藥目錄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也就是說,新增調入產品會更有利于競爭格局好、基層需求大的產品和銷售能力強的企業,促進該類產品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放量。
此外,根據政策,基藥目錄中醫保乙類的藥物還可能優先轉為甲類——進入基藥目錄,則或使未來的醫保調整更為受益。
今年9月,3年一度的基藥目錄調整或要開始,企業可以抓住這次機會,讓新增產品實現放量。
本文版權歸賽柏藍(ID:Mic366)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引用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