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心同治”強調早期防治,以減輕病情發展 “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南陽考察時,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國的新冠肺炎
“腦心同治”強調早期防治,以減輕病情發展

“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南陽考察時,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中醫藥擔負了應急救治的重責,在預防疾病和治療慢性病方面更具特色優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明確了中醫藥擔負的責任:在治未病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發揮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發揮核心作用。
慢性病已成為危害國民健康的“頭號殺手”。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統計,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約2.9億,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是城鄉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以腦卒中為例,目前全國患者達1300萬人,死亡率高達153.6/10 萬。腦卒中發病后存活的患者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40%為重度殘疾,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01 堅持傳承創新,腦心同治開慢病防治新篇
臨床表現上,心血管病人往往有心慌、胸悶,頭暈、肢麻。應該先看心血管科,還是先看神經內科?心、腦血管都出現問題時,該優先治療哪個?
中醫藥歷來把人體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疾病防治。中醫理論認為,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反復發作,經久難愈,入絡入血等臨床特點。綜合而看,不外乎本虛標實。心腎陽氣虧虛為本,痰濁、瘀血阻滯為標,是同樣的病理基礎造成的不同疾病。
因此,采用“異病同治”的方法進行治療,對心腦血管疾病進行共同干預,就可以控制血管危險因素,從循環系統改善心、腦的供血,減輕心、腦的病理損害,達到既治已病,更治未病的目的。
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趙步長和伍海勤教授、趙濤博士提出“腦心同治”理論。該理論在中醫“異病同治”“腦心同源”“腦心同病”理論指導下,又根據現代醫學心、腦密切的生理關系及心腦血管病變共同的病理基礎(即動脈粥樣硬化),經過臨床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證明,是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創新性理論。

圖1 “腦心同治”著作
“腦心同治”是指在治療腦血管病時,應兼顧心血管病;在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同時,也做到了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病。
該理論強調對疾病的早期防治,以減輕病情的發展。自誕生以來,“腦心同治”經過不斷補充完善及臨床驗證,在醫藥衛生領域得到廣泛認可并形成專家共識。“腦心同治”理論、“供血不足乃萬病之源”被編寫入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中醫學》第九版和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教材《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臨床研究》。
步長制藥的腦心通膠囊、丹紅注射液等正是“腦心同治”理論的代表方藥,在治療理念上注重從預防入手,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血管內皮、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基于“腦心同治”理論的創新中藥已在臨床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優秀的科研成果。

圖2 腦心同治理論入選高等院校《中醫學》教材

圖3 腦心同治理論入選高等院校 《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臨床研究》教材
02 不忘初心使命,不斷深化研究獲創新性成果
2011年9月18日,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成立,為“腦心同治”的理論應用打下了良好開端。截至目前,全國已成立29個省級、175個地市級腦心同治學會,和三大腦心同治研究中心。

圖4 天津中醫藥大學—步長腦心同治研究中心成立
2019年12月11日,步長制藥與天津中醫藥大學聯合共建“天中—步長腦心同治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朱彥、研究員張俊華等參加探討產學研一體化科技發展戰略。
由張伯禮院士指導的“十一五”課題《中藥注射劑上市后再評價方法學研究》,參與研究的醫院共37家,完成了30888例丹紅注射液用藥病例的集中監測: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0‰,屬偶見不良反應,癥狀輕微,可迅速恢復。
2013年2月,步長制藥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旗下的兩大研究所、一家中心共同成立“腦心同治研究中心”,王永炎院士、趙步長教授分別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楊洪軍教授負責腦心同治理論的深入研究。楊洪軍團隊以腦中風和冠心病為例,闡述了關于腦心同治的生物學基礎和藥物干預機制,從多個維度揭示“腦心同治”的機制。
浙江中醫藥大學腦心同治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12月成立。2019年12月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趙步長教授、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忠、萬海同教授共同為浙江省中醫腦病(腦心同治)重點實驗室揭牌。
去年6月,實驗室正式啟動“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基于腦心同治理念的益氣活血類方治療腦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機與診治方案的創新研究”。
2020年12月4日,“基于腦心同治理念的谷紅注射液對心/腦缺血性損傷保護機制與應用”榮獲“2020 年度步長杯—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20年12月5日,由東直門醫院等申報、以穩心顆粒為代表方劑的項目“中醫藥穩心合律的理論內涵創新及網絡效應機制”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該項目成果促進了新興醫學交叉學科——中西醫結合腫瘤心臟病學的建立。
由解放軍總醫院陳韻岱教授牽頭的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PCI圍手術期丹紅注射液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無復流患者的心肌保護作用》表明,急診PCI圍術期應用丹紅注射液可以縮小梗死面積、改善心肌微循環障礙,減輕心肌損傷。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蔡定芳、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俞曉飛歷時2年,在中國的23個中心完成2200例受試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規范的西醫二級預防方案基礎上加用腦心通膠囊,2年新發卒中率由12.1%降為7.9%,表明腦心通膠囊可提高二級預防效果。
過去十年,“腦心同治”理論在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都取得了創新發展,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是把這一理念進一步推廣。
在第十屆全國中西醫結合腦心同治學術交流會上,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步長教授提出《腦心同治高質量發展三年規劃六點要求》,強調“防治心腦血管病從預防做起”,正是希望將理念進一步轉化為實踐。
03 實施腦心同治,惠億萬民眾筑基健康中國
中醫藥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獨特優勢。未來,“腦心同治”理論還將在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發揮重大作用。
趙步長提出建議:在全國各個地級市均成立腦心同治防治慢病臨床基地,并與當地基層醫療機構整合,實現醫療資源結合、互動、下沉。
倡議在去年落地。2020年6月11日,第一個“腦心同治防治慢性病臨床基地”在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立,隨后,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駐馬店市中心醫院也相繼成立了腦心同治防治慢性病臨床基地。

圖5 2020年10月“腦心同治防治慢性病駐馬店臨床基地” 授牌儀式
臨床基地充分整合了當地醫療資源,開展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臨床研究,收集了相關中成藥在區域內防治慢性病中的典型病例。
此外,還有銀川腦心同治互聯網醫院開展心腦血管等慢性病健康科普講座,提高基層防治意識,同時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醫藥防治慢性病醫療服務。
為將“腦心同治”理論有效推廣開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攜手各省市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同心·共鑄中國心組委會聯合發起了大型公益活動,組織全國知名心腦血管疾病專家走進全國各地基層醫院,培訓基層醫師,為患者義診,推動“治未病”的傳播。
2021年4月24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廣西、江西的30余名醫學專家及志愿者集結在井岡山,開啟“眾心向黨,自立自強,健康中國,助力鄉村振興,腦心同治走基層——走進井岡山”公益活動。
活動啟動儀式上,步長制藥捐贈了涵蓋心腦血管、糖尿病、消化、兒科、呼吸、婦科等多個品類價值55.5萬元的藥品。
圖6 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 健康中國 助力鄉村振興 腦心同治走基層走進井岡山公益活動合影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在心腦血管防治方面,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將推進各方進入“腦心同治時代”,筑牢慢性病防治根基,為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END ·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