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大數據開始衡量一切,輔助人類進行精準決策,這場新時代的“工業革命”已經慢慢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的便利是N年前難以想象的。 比如,在支付領域,螞蟻芝麻信用分、微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大數據開始衡量一切,輔助人類進行精準決策,這場新時代的“工業革命”已經慢慢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帶給我們的便利是N年前難以想象的。
比如,在支付領域,螞蟻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分的出現,用大數據重構出新的商業征信體系,讓免押金服務流行開來。在社交領域,探探、Soul大膽嘗試用AI、大數據幫你尋找愛情。而在醫療健康領域,也出現了用數字量化人體健康狀況的案例,妙健康、梅奧診所率先提出了算法模型。
數據無孔不入的時代,無論曾經看起來多么不可量化的問題,幾乎都逐漸找到了能夠被量化的辦法。就如同美國作家盧克·多梅爾在《算法時代》一書中的描述:人類世界正在被植入計算機邏輯,人們無需對晦澀難懂的“黑盒子”高新技術有任何了解,只要輸入數據,就能得到結果。大數據和算法,成為社會、企業和個人無法忽視的資產。
你身上的風險 多半都能量化
數字不會騙人,得益于大數據技術發展,讓量化風險成為一種可能,從而進行有效的管理。一些企業開始從數據中尋找業務規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模型,對客戶需求進行挖掘,讓數據去支持業務、支持運營,給業務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價值,推動一些有意思的新經濟模式產生。
正如前文提到的,在2015年1月,螞蟻金服推出了國內首款個人大數據征信產品—芝麻信用分。芝麻分的分數范圍在350-950分,700分以上表明違約率極低,信用狀況極好。芝麻分主要是阿里系數據的自采自用,獨立于央行征信體系,關注消費者的資產、履約能力、人脈關系、身份特質,以及與淘寶、支付寶上高頻的行為偏好掛鉤。
芝麻分的衡量標準還是基于用戶的日常行為,螞蟻森林種樹為什么可以提升芝麻分?因為經常堅持散步的人會積攢能量,不斷用數據反哺AI模型,這是一種正向的行為積累,生活方式健康,可以判定此人會持續長期還款。芝麻分不僅應用在消費場景綽綽有余,還可以辦理出境旅游的“信用簽證”,甚至被一些相親網站用于身份認證。
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騰訊游戲也利用大數據計算,綜合得出的對玩家游戲信用水平的評分,評分越高表示玩家的游戲信用越好,反之,有逃跑、掛機、罵人等消極游戲行為的玩家,會受到一定的懲罰。這些數值也會促使用戶黏性的提升,不斷完善信息回路,讓量化出的數據更加精準,也讓游戲生態更加和諧、公平。
算法經濟下,一套準確的用戶畫像,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追蹤手段,采集用戶特征和喜好信息,再利用AI算法對信息進行分類、篩選與取舍,把用戶最想要的內容主動推薦到面前。常見的電商、資訊、短視頻等應用已經靈活運用這一機制,不但能反映出這個市場的人群特征,還能反映出產品方向的切入點,實現精準營銷和有效轉化。
從低頻到高頻 化被動為主動
科技向善,在制造關聯,也在制造浪漫。探探、Soul這樣的社交產品,也靈活運用了算法機制,會根據用戶的個人標簽、行為習慣、心理動因等多維度信息進行智能篩選計算,幫助用戶建立精準匹配鏈接。社交智能匹配會讓興趣相投的人相遇,減少與陌生人社交的風險,提升了效率。
如果“靈魂”都可以有算法模型,那人的肉體會不會也有呢?答案當然是:有的。美國梅奧診所開發過一種測試,對人體腸道內的50多種微生物水平進行測量,再利用公式得出腸道微生物健康指數(GMHI),輔助醫生預測出潛在的腸道疾病風險。可以把它看作是“腸道的信用評分”,為營造體內均衡的微生物環境提供重要參考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健康包羅萬象,量化健康狀況不能只測某項單一指標,而是需要多維度的綜合健康評估。作為數字化精準健康管理平臺,妙健康是國內第一個提出以綜合健康指數“H值”對人體健康狀況進行數字量化,可以為疾病風險預測提供顆粒度更精細的數據參考,并廣泛應用于健康管理、尋醫問藥、保險等場景。
簡單來說,“H值”相當于健康領域的“芝麻分”,通過健康風險分級管理H平臺對用戶評分,范圍是1-1000分,H值越高,說明一個人的身體越健康,健康風險越低。H值能夠解決什么問題?H值能夠用于連續監測個體健康狀況,促進用戶主動參與健康管理,讓身體健康的改善能有“看得見”的變化,而不是在生病后被動地接受治療。
人對于自己健康狀況的感知很低,但對于相關數值的變化是很敏感的。妙健康“H值”的底層邏輯在于對人群的細分,背后涉及數據采集、健康檔案系統、標簽化、用戶畫像、風險分層等操作,從生理特征、遺傳因素、生活方式、心理等維度分析,為下一步“AI+人工”的生活方式醫學干預提供參考,以實現“千人千面”的健康管理服務。
在醫療層面,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常見的兩種慢性病,但從保險賠付的角度看,高血壓的未來理賠風險要高于糖尿病。因此,根據H值的變化,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在用戶的數據透明度和理賠上產生積極作用,同時給風險用戶提出個性化的健康改善計劃,包含就醫指導和精準就醫安排,激勵用戶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從而降低保險賠付率。
數據該怎么用 取決于你自己
數據的聚合能夠提高社會效率,但是人類社會不能唯效率論。商業時代的數據畫像也需要有倫理,有溫度,數字資產的安全性應該是第一位。大數據、AI算法是很好的抓手,可以影響到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時,要避免人的利益、尊嚴和價值主體地位受到損害,追求造福人類的正向價值觀。
因此,大數據驅動發展的企業,應關注信息收集的邊界、信息的挖掘和利用場景,要在算法中加入人文關懷,讓算法服務于社會,遵循技術服務于人類的原則,而不是把人當成一個數字算法疊加的工具。如同大數據殺熟的現象,一定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問題,有責任的企業應遵循信息安全可靠原則,做好用戶告知、數據授權、存儲安全等流程規范。
在這方面,前述互聯網企業基本都嚴格遵循了監管的要求,尤其是妙健康這家公司,由于所采集的健康數據性質相對特殊,與客戶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還特別申請了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第三級的驗證,授權協議公開透明,讓使用者更安心。對于用戶來說,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屬于你自己,請認真閱讀、理解每一次彈出的用戶服務協議,主動提升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在數字生存時代,面對不確定和變化和風險,善用大數據和算法分析工具,把風險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才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頭等大事。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