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曹金鋒? ?編?| 錦瑟 互聯網+中醫藥也已具備實踐條件 “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這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要求。 健識局注意到:近期國家圍繞中醫藥推行了一系列新的舉措,“中醫藥振興”的大局已經悄悄布下,行業
互聯網+中醫藥也已具備實踐條件
“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這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要求。
健識局注意到:近期國家圍繞中醫藥推行了一系列新的舉措,“中醫藥振興”的大局已經悄悄布下,行業機會一觸即發。
今年兩會期間,黨和國家最高領導對中醫藥事業給予了充分的關注,明確要求:做好中醫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工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
近兩年來,中央層面出臺了大量鼓勵扶持中醫藥的相關政策,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2019年召開的全國中醫藥大會更是為行業發展領航指路。
“中醫藥振興發展”到底如何實現?今年2月9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就有了明確的答案。
為了完善中西醫結合制度,國務院要求“強化臨床科室中醫醫師配備”,明確要求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宜中則中、宜西則西”,逐步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
目前在各地實踐中,各級醫院已經按床位數,配備一定數量的中醫類別的醫師。然而中醫醫師并不參與西醫的診療過程,這是今后要逐步破解的“中西醫結合”難題之一。
為此,國務院提出:支持把療效和成本有優勢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
這一政策試圖從支付端解決中醫“參與診療難”的問題,尤其是針對一些中醫優勢病種,中西醫還可以“同病同效同價”。疫情期間,中醫藥發揮大量作用,治好了大批新冠患者。一旦實現“同價”,實際負擔成本更低的中醫藥必然將得到經濟上的鼓勵。
在中醫教育方面,國家將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后西的中醫藥類專業課程體系,增設中醫疫病課程,布局建設100個左右中醫藥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夯實醫療教育。
除此之外,“互聯網+中醫藥”也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重點之一,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曾就“互聯網+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
2月份,國家藥監局已經放開了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許可,未來線上預約、等候就診、在線繳費、自動配藥、智能配送等都可以實現標準化和電子化。
從經濟支持到技術完善,近期推進的一系列舉措,將有望為中醫藥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曹金鋒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