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米? ?編?| 夏雨荷? 大批上市藥企曾因銷售費用遭問詢 健識局從中紀委官網得到的信息顯示,面向上市醫藥企業的新一輪查賬行動已經悄無聲息的進行了。 2月19日,《鏟除醫療腐敗滋生土壤》一文在中紀委網站公布。該文指出,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調取了全國290

健識局從中紀委官網得到的信息顯示,面向上市醫藥企業的新一輪查賬行動已經悄無聲息的進行了。
2月19日,《鏟除醫療腐敗滋生土壤》一文在中紀委網站公布。該文指出,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調取了全國290多家醫藥類上市公司年報,對銷售費用進行分析解讀,最終深挖出不少管理漏洞和監督盲區,為深入整改找準了靶向。
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審查調查為例,不僅要對民生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等問題高度重視、嚴查快辦,也需要以案促改做好“后半篇文章”,最大限度地將案件的警示教育價值挖掘出來,推動相關行業領域深入治理,倒逼工作作風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這意味著,在全國財稅系統內部又將掀起新一輪的查賬風暴,各家上市公司已經嚴陣以待。早在2019年,財政部就曾聯合財政部針對天士力、步長制藥、復星醫藥、華潤三九等77家藥企展開“穿透式”查賬。
盡管這兩次查賬的結果都未向社會公布,被業界質疑“雷聲大”、“雨點小”,但有分析人士指出,紀委監委介入上市藥企查賬,無疑是借助法律手段以儆效尤,凈化醫藥產業的整體環境。
事實上,此次檢查符合醫藥行業深改目的,通過摸清醫藥購銷中間環節費用,有望減少回扣、行賄等現象,擠出藥價虛高水分,從而降低藥價,解決民眾看病貴問題。
紀委監委介入藥企的查賬工作,無疑將對于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形成震懾。不能及時調整營銷模式,無法適應合規需求的藥企將被淘汰。
知名院長被判六年
上市藥企銷售費用問題多
藥企銷售費用的合理性,無疑是此次查賬的重點。
中國醫藥上市公司營銷費用畸高,是整個產業的頑疾。2020年前三季度,A股醫藥生物板塊352家上市藥企共實現營業收入13300億元,銷售費用198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4.9%。
銷售費用一直是行業最為隱晦的話題。醫藥上市公司常以學術會議、廣告營銷以及市場推廣等形式,通過第三方中介公司將藥品銷售的返點輸送給相關的醫務人員,達到促進藥品銷售的目的。
自2018年起,步長制藥、珍寶島藥業、貴州益佰、康恩貝等知名藥企陸續接到監管部門針對公司銷售費用過高的問詢函。步長藥業回應稱,專業化學術推廣營銷模式是公司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而“加大對基層、民營醫院等市場網絡開發”則是康恩貝給出的合理解釋。
其實,監管部門對藥企銷售費用的“玄機”似乎已經完全掌握。
在《鏟除醫療腐敗滋生土壤》的文章中,中紀委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案件為例,該院原黨委書記、院長周蒙滔利用職務便利為有關公司和個人在藥品、醫用耗材、醫療設備銷售、人事招錄、職務晉升等事項上謀取利益,多次收受他人財物,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50萬元。
紀委監委在審查調查工作結束后,審查調查人員并沒有直接“鳴金收兵”,專案組通過多次實地走訪相關單位,市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對溫醫大一附院全體班子成員和重要崗位干部進行面對面談話,形成強有力震懾。
帶金銷售模式屢禁不止的背后,其根源在于無法規范醫務人員的行為。中紀委的介入無疑將對醫院以及醫生端進行重點監管,利用法律手段去懲戒相關人員的違法行為,凈化中國醫藥的市場環境。
虛開發票已遭嚴打
中紀委啟動新一輪整治
不可否認的是,帶金銷售模式讓日益高企的銷售費用成行業頑疾。
根據國家醫保局曾發布的數據,2016~2019年間,全國百強制藥企業中有超過半數被查實存在給予或間接給予回扣的行為,其中頻率最高的企業三年涉案20多起,單起案件回扣金額超過2000萬元。
國家醫保局并未公布具體上市藥企的名單,但是監管部門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2020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加強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檢查,深入開展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專項治理。
這是在國家層面重申:嚴查上市藥企財務情況,擠出藥品流通環節的多余水分,整治衛生系統內部腐敗和作風問題。
在2017年1月全國全面推行“兩票制”之后,原來遍地開花的過票公司基本銷聲匿跡。很多藥企只能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達到增加銷售費用的目的,CSO公司成為帶金銷售的助燃劑。
健識局從國家稅務總局官網查詢到,自2019年以來,廣東、江蘇、浙江等多地均多次公布重大違法稅收案件,其中大批醫藥企業涉嫌虛開或者購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被處罰。
不僅僅是稅務部門出手查賬,國家醫保局也于近期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藥企所有不合規行為將會被大數據記錄在案,并且直接影響到企業的信用評價。
更為關鍵的是,在建立信用評價體系之后,可以決定藥企在集采的命運,一旦出現違規行為,就直接面臨取消掛網的處罰。
在某種程度上,中紀委參與上市藥企查賬,除了可以更加規范醫藥行業的財務狀況,更能對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進行懲戒,無疑會增加整治藥品回扣等一系列行業亂象的打擊力度,行業洗牌已經開始。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米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