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健識藥師談】欄目陪大家走過的 第195期 來聊聊關于“ 阿司匹林 ”的 那些事~ 很多上年紀(>40歲)的朋友因為有高血壓、糖尿病,而被醫生建議“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預防心血管病”,或者被神經內科醫生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腦卒中”,而且被告知這是

很多上年紀(>40歲)的朋友因為有高血壓、糖尿病,而被醫生建議“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預防心血管病”,或者被神經內科醫生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預防腦卒中”,而且被告知這是很重要的一級預防,即“治未病”:提前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
當然,還有一些被確診的冠心病、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TIA)的患者,醫生更是強烈要求他們常年(甚至終生)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腦血管事件再次發生,這就是所謂的二級預防。
事實上,阿司匹林能夠預防的冠心病或者腦卒中,是特指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動脈血管狹窄,隨后發生的冠心病或者缺血性腦卒中,對于其他類型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脈痙攣導致的心絞痛,出血性的腦卒中)都是無效的。
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很復雜。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我們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長期過高,在各種炎癥因素的驅動下,這些LDL-C穿越到血管內皮下層,被氧化,被吞噬,聚集在血管內皮下形成一堆的“脂核”,上面覆蓋著薄薄的一層內膜。這種向血管內腔突起的斑塊就叫“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新形成的斑塊很軟,很不穩定,容易破裂。
不穩定的斑塊一旦破裂,暴露出的內容物(膠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會第一時間強烈激活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彼此手拉手聚集形成血栓,造成破損局部的血管出現管腔狹窄(血流變小)或梗死(完全沒有血流)。
如果是冠狀動脈的血管狹窄,造成特供心臟的血管出現供血不足,會發生心臟缺血缺氧的癥狀,造成心絞痛;如果是冠狀動脈完全梗死,血流斷供,時間過長直接造成心肌細胞壞死,會發生嚴重的心肌梗死。當然,如果這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在顱內動脈,則會造成顱內血管的斷流,造成腦組織供血不足或直接斷供,產生嚴重的后果,比如暈厥,失語,半身不遂,甚至腦梗死等。
所以說,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破裂,就沒有心腦血管的血栓事件。而阿司匹林就是用來抑制血栓事件的重要藥物。


阿司匹林可以一勞永逸(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血小板即使面對斑塊破裂釋放出的激活物質(膠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也束手無策,不會聚集形成血栓,也就不會發生缺血性地心腦血管事件。所以,阿司匹林可以用來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即所謂的一級預防),也可以用來防止已經罹患冠心病或腦卒中患者再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缺血性的事件發生(即所謂的二級預防)。
因此,國內外各個權威的診療指南都推薦:若無禁忌,應該首選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近期對阿司匹林的一級預防(治未病)的適應癥也做了嚴格的限制。
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下列患者應該禁用阿司匹林:
對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楊酸鹽,或藥品的任何其它成份過敏;
有水楊酸鹽或含水楊酸物質、非甾體抗炎藥導致哮喘的歷史;
急性胃腸道潰瘍;出血體質,活動性出血的患者;
嚴重的腎功能衰竭;嚴重的肝功能衰竭;
嚴重的心功能衰竭;
正在使用大劑量(劑量為15mg/周或更多)甲氨蝶呤(MTX)的患者;
妊娠的最后三個月。

劉治軍 主任藥師
藥理學博士,臨床藥師;主編《藥物相互作用基礎與臨床》、《循證臨床藥物配伍》、《藥想治病需謹慎》。
科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
專長:抗感染藥物治療、藥物相互作用、心血管藥物治療
咨詢時間:每周三上午
咨詢地點:北京安貞醫院門診四樓用藥咨詢中心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劉治軍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