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局2021年十項重點任務曝光 作者:小米 來源:健識局 全文 1671 字,閱讀需 7分鐘 1月12日,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以視頻形式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20年醫療保障工作,分析醫療保障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并對2021年醫療保障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 圖源:國
醫保局2021年十項重點任務曝光
1月12日,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以視頻形式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了2020年醫療保障工作,分析醫療保障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并對2021年醫療保障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
圖源: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
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在會上表示,2021年醫保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狠抓醫保精細化管理,重點抓好今后十個方面的工作部署。
健識局梳理發現,“藥品和耗材集中招采常態化”已列入到2021年十大工作任務之一。同時,醫保目錄動態調整、跨區域聯盟采購、醫?;鸾Y余留用等舉措也位列其中。
可以預見的是,上述十項重點工作的持續推動下,中國醫藥市場的格局在2021年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常態化藥品集采將促使仿制藥替代全面加速;醫保目錄動態調整與支付方式的改革將讓大批創新藥第一時間進入公立醫院市場;醫藥服務價格改革擠出藥品價格的多余水分,讓醫生獲取更多的陽光收入。
隨著國家醫保局的這十大重點工作快速推進,醫藥市場格局將面臨進一步重塑,屆時所有藥企都將面臨轉型。
這對于每位醫藥人來說,都必須要面對的行業趨勢的變化,這無疑也代表著“未來潮水的走向”:它能把我們推向大海的深處,也能放我們擱淺在沙灘上。

醫保乙類自付比例減少
價格談判壓力或將更大
十項工作中,國家醫保局放在首位的是鞏固醫保脫貧攻堅成果。這也是繼我國實現“全面小康”以來,國家醫保局再次強調醫保對脫貧的重要意義。
2020年10月14日,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上,國家醫保局披露了扶貧成績單:自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累計惠及貧困人口超4.6億人次,幫助貧困人口減負近3000億元。
過去幾年,醫保對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顯著加大。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曾指出:2019年我國貧困人口參保率穩定在99.9%以上。
但對于下一步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國家醫保局此前并未做過太多的解讀。但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夏更生曾建議醫保部門:整理攻堅期內形成的經驗做法,穩定醫療保障水平,另外要求對醫保扶貧政策作相應調整,以建立長效機制。
最重要的是,扶貧辦建議醫保部門,“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減輕貧困人口的醫療負擔。大型企業的贈藥等公益活動被認為是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重要體現,今后這一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必然還會加強。
今年醫保價格談判之后,O藥、K藥等紛紛實施“慈善贈藥”計劃,這不僅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手段,更融合了“扶貧”的更深意義在其中。一旦納入“醫保扶貧”的范疇,今后贈藥或許會獲得醫保部門的部分支持,使藥企獲得醫保的“雨露”。
十項政策中的異地就醫,國家醫保局已經有了新的舉措。自2021年1月1日起,異地就醫人員范圍和分類、異地就醫備案、異地就醫費用結算等進行了明確規定。
新政策中,參保人員進行異地就醫備案后,醫藥費全部實行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對于因短期出差、學習培訓、休假探親等特殊情況在異地就醫,通過電話形式即可辦理備案。
另外,從今年開始,職工醫保目錄中的乙類藥品的支付也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10%調整為5%,進一步降低了自費比例。
對于大量通過價格談判形式進入醫保乙類目錄的創新藥物來說,今后醫保的支付比例會增加,相應的,醫保的砍價力度可能會增強。患者剩下的費用可能會轉嫁到藥企頭上。

集采常態化
藥品器械面臨大降價
“藥品集采制度化”則幾乎已經在2020年預演了一番。
早在2020年9月,全國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座談會上,相關領導明確要求推動國家組織藥品集采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
國家組織的第三、第四批集中采購,幾乎相隔只有7個月時間。“一年逛兩次國家集采辦”,勢必成為很多醫藥企業的選擇。
這還不算,全國藥品集采進行得如火如荼,各省市還來添柴加火,紛紛啟動集采試點,將不同品種、規格的藥品納入省級集采。為全國每年兩次的集采鋪路,打下實踐基礎。
據健識局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河北、山西、福建、湖南、廣西等省份針對慢病、抗生素、抗腫瘤藥等產品的藥品集采。而以四川牽頭的“六省二區”的跨區域采購也在本周啟動實施。
藥品和器械的集采“常態化”之后,必將進一步擠壓“帶金銷售”的灰色空間,讓藥品和器械流通市場更加規范。
除了藥品集采之外,醫保目錄動態調整和打擊騙保無疑也將影響整個產業格局。
每年一次的醫保價格談判和目錄直接調整,已經成為慣例延續下來。通過動態調整目錄,國家醫保局把更多臨床價值高、經濟性評價優良的藥品、項目、耗材納入支付范圍,逐步擠出藥品價格水分。
若想讓醫保資金平穩運營,顯然是需要“疏堵結合”的組合拳,為此國家醫保局也在2020持續打擊醫療機構的騙保行動。
根據初步統計,2020年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62.9萬家,占全國所有定點醫藥機構數量的99.8%,處理違法違規醫藥機構39萬家,追回醫保資金219.2億元。
而按照國家衛健委的工作布置要求,“打擊騙保”是和整頓“醫療行業風氣”結合在一起的。收受商業賄賂勢必造成大處方、多開藥的問題,這被認為與騙保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以打擊騙保為抓手的醫療反腐風暴自從2019年來就未曾停歇。
隨著2021年國家醫保局對重點工作的進一步深化,醫藥產業的調整勢必隨之而來。老套路肯定行不通了,接受改變才是最現實的做法。
· END ·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小米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