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前80%集采”,不是大決戰,而是持久戰!
文:點蒼鶴4月21日晚,廣東省醫保局發出通告,對廣東省藥品集團帶量采購實施方案進行意見征求?!斗桨浮酚媱潓⑨t保目錄同通用名同劑型藥品,按采購金額從高到低依次排序,重點將用量大、采購金額占年度總采購金額前80%的藥品納入省級藥品帶量采購范圍,逐步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納入帶量采購。原則上每年不少于1次。202
文:點蒼鶴
2025年實現省級集團帶量采購覆蓋國內上市的臨床必須、質量可靠的各類藥品,做到應采盡采。
這一句,劃出了大致范圍。用“覆蓋”一詞,體現了一種大范圍納入的決心;具體劃出“國內上市”,不大可能平行進口。
臨床必須:這里的須而不是需,希望只是個錯別字,否則意義就不同了。廣東原來招標分類有一類的名稱是“臨床必需且采購困難”,您可體會一下必須和必需的不同,顯然后者是根據需要來設定的;
質量可靠:質量放在第一位,有質量風險的品種估計不大可能、至少是不大可能盡快納入。這是不是讓一些廠家主動證明自己的產品有問題?(荒誕的一幕早就發生過)
對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內同通用名同劑型(指醫保合并歸類劑型,下同)的藥品,按采購金額從高到低依次排序,重點將用量大、采購金額占年度總采購金額前80%的藥品納入省級藥品帶量采購范圍,逐步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納入帶量采購。
按照合理差比價關系,將臨床功效類似的同通用名藥品同一給藥途徑的不同劑型、規格、包裝及其采購量合并,促進競爭。對競爭不充分的,探索對適應癥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藥品合并開展集團帶量采購。
這一思路其實是2號文的基本精神,劑型、規格、包裝及采購量合并,從4+7以來大體按這一做法操作。
但對于中成藥、生物制劑而言,分類方式就是一個難點,怎么辦?2號文提出了一個探索方式,就是按功能主治或適應癥合并開展集采,也就是不考慮通用名不一致,而是看藥品的治療方向。當然,廣東方案也用“探索”一詞,估計在后面幾批次的集采中可能就會實際用上了。
本文來源:醫藥云端工作室 作者:點蒼鶴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