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據外媒報道,渤健將在今年啟動新一輪裁員。公司發言人稱,裁員是出于公司業務戰略優化和收支調整。
這位公司發言人拒絕透露裁員的數量和具體崗位。但有外媒報道稱,渤健正在裁減其多發性硬化癥團隊的成員。
多發性硬化癥藥物一直是渤健的主要收入來源,主要產品有富馬酸二甲酯、那他珠單抗等。渤健在中國獲批的這類藥物分別是富馬酸二甲酯、氨吡啶緩釋片。
由于仿制藥和生物類似藥的沖擊,渤健的多發性硬化癥藥物的銷售前景陷入低迷。2022年渤健這塊業務的銷售額為54.3億美元,比前一年減少6.67億美元。其中,富馬酸二甲酯的銷售收入更是大幅下滑了26%,為14億美元。其他多發性硬化癥藥物的銷售情況也不甚樂觀。
富馬酸二甲酯原本是渤健的明星產品,曾是全球銷售額達40億美元的大品種,專利本可以持續到2028年。但2020年,仿制藥企邁蘭挑戰其關鍵專利成功。自此,渤健富馬酸二甲酯的銷售就面臨巨大危機。2020年仿制藥上市后,其銷售額便開始逐年萎縮。
渤健2022年財報顯示,去年營收101.73億美元,同比下降7.36%。
今年3月,渤健和衛材還宣布終止了多發性硬化癥藥物富馬酸二甲酯、那他珠單抗和重組人干擾素β-1a在日本的聯合推廣協議。
撰稿 | 楊曦霞
編輯|江蕓 賈亭
運營 | 曦辰
本文來源:健識局 作者:健識局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